- 王艳华;亢姗姗;
在近现代哲学的转折点上,马克思通过对西方宗教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终结了传统有神论,宣告了无神论时代的来临。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所敞开的信仰精神,不仅具有终极关怀的信仰向度,同时具有科学的向度和实践的向度。科学向度、信仰向度和实践向度的三位一体,是历史唯物主义信仰精神与传统信仰精神的本质区别。它既使信仰精神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之上,又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崇高价值理想和终极关怀,同时又使之落实于改变现实世界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超越了传统信仰精神的抽象性和虚幻性,实现了对传统信仰精神的革命性变革,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引领和实践的能动精神。
2025年03期 No.335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李婧;岳子琪;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以及怎样践行初心使命”这一根本问题。从历史意蕴来看,这一初心使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贫困、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实践意蕴来看,应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把握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5年03期 No.335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史巍;
财富积累和财富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表征,占有、积累、分配财富的方式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本质特征。对待财富积累和财富分配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也反映不同民族国家文明程度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西方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体现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财富积累和分配观念,对于财富如何而来、财富为谁服务、谁应获得财富等问题均做出了服务资本的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对财富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财富是人创造性本质的发挥,财富是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的普遍性,自然之于财富生产具有前提性和先在性作用,财富只有更充分地体现公共性和共同性才能更好地被创造等重要观点基础上,围绕财富应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旨归、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生态也是一种财富的重要内容以及财富最终应服务于增进人民和社会共同福祉等方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财富观的新理解和新认识。这为人类更好认识财富、对待财富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5年03期 No.335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